江山美色_二六二节 南征北战(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六二节 南征北战(一) (第6/11页)

极是。”

    萧布衣笑起来,“你们这马屁拍的太过明显了吧,还请魏先生继续说下去。”

    众人笑,魏征也是笑,心情畅快,“如何打仗我不算太懂,可若说如何生产,我还是略窥门径。还请萧将军择曰颁布法令,将襄阳郡周边流亡的百姓召集起来专门从事生产,这些事情可让郡守和手下一帮官员来做,魏某毛遂自荐,请求监行。”

    “这没有问题,可还是需要细化,不知道魏先生可有更细一步的想法?”

    魏征微笑道:“首先的一点就是由萧将军和郡守号令,为百姓提供土地和耕牛,让他们有从事农业生产之根基。而收获物则是按照比例由我们和农民分成,这方面关键在于两项决策,一是均田制,一是租庸调制,而租庸调制的基础却是均田制。”

    周慕儒终于说道:“这种方法如果推广起来极好,当初我父辈就是身受益处,我记得大业七年前,大隋都是这种制度,可后来却少有实施了。”

    周慕儒本是农户出身,对于这些并不陌生。

    魏征点头道:“法令很多都是好的,不断进步,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能不能实施。有的时候,当权者总是自以为是,不理会民生,虽有法令,却是不断的后退。其实我说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在北魏的时候就已经实施,北朝各代沿袭,断断续续的改动。文帝在时,颇为开明,重颁均田制,减少百官的所受的永业田,增加普通百姓耕田数量,丁男一人受永业田二十亩、露田八十亩,奴婢亦同。这措施极大的激发了百姓的耕种热情,文帝随后又实施了租庸调制,提高劳役年限,减少力役时间,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棉、布、麻成为调,不使役的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