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1 (第2/4页)
权听了有些不爽:“如果真如先生所说,刘备为什么不投降(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 看到孙权急了,诸葛亮不慌不忙,一本正经地说:“田横是齐国的壮士,尚且能守义不辱。刘豫州是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如果成不了大事,那是命运不济(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怎么能干投降敌人的事?” 孙权一听大怒,这不是小看人吗,刘备是英雄,我孙权难道不是? 孙权说道:“我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反而受制于人。我意已决,不是只有刘豫州能抵挡曹cao,刘豫州失败了,还有我!” 诸葛亮要的就是这个,别看他只比孙权大一岁,但老练得多。 诸葛亮趁热打铁:“刘豫州虽然败于长坂坡,但手下人马加上关羽统率的水军还有万人之多,刘琦所率的江夏郡人马也不下万人。曹军远道而来,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投降过去的军民又未必心服。将军如果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同心协力,必然能打败曹cao!” 孙权听了很高兴,立即召集会议进行研究。当时主张投降的人也很多,但孙权决意一战,在周瑜、鲁肃等主战派的支持下,孙权很快组织起一支三万人的兵团,任命周瑜为前敌总指挥(左都督),老将军程普为前敌副总指挥(右都督),鲁肃为参谋长(赞军校尉),沿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诸葛亮说动孙权后,出使江东的任务便已结束,由于哥哥诸葛瑾并不在柴桑,他也没有太多的事做。但他也没有立即跟周瑜一起回夏口,而是在柴桑多逗留了几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