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章 换人来做 (第3/5页)
多人即使学了技术,也想的是有朝一日脱离工地,8年代的技术员都是奔着一辈子用这东西去的,好不容易有机会开机械了,都是异常的认真。 一连几台设备都吊装的相当顺利。 而拆卸管道的工人也是技术熟练,捷利康请人都是给外汇的,自然能找到省城最好的设备安装公司,要不是国内的安装公司没有做过生物工厂的项目,也没有杨锐练手的机会了。 一台台机械被搬了出来,又是一台台的机械被搬了进去,杨锐对照着脑海中的知识,开始给各样设备设置参数。比如最基本的温度、压力,稍微高级一点的流量、气体成分等等。 这些初始参数其实都是不好用的,因为工厂里的条件各有不同,写论文的工程师用的也许是20升的锅炉,自家工厂里的也许是20升锅炉,这多出来的10或者不影响,或者有影响,谁也说不上来。 所以,调试就是在原理之下的一次次的尝试。 生物工厂因为设备集成度高的缘故,相对简单,还不至于像是机械厂那样旷日持久的调试,但原理是一样的。中国最早建设的汉阳钢铁厂,就因为调试不得力,生产的钢铁始终过脆,现代人当然可以马后炮的说是硫含量过高,可在那个年代,能够找到原因并解决的中国人是一个都没有。 不同的钢铁厂要根据铁矿石的成分而微调乃至大调,生物工厂也要根据茄尼醇的成分而微调乃至大调。 杨锐一个参数一个参数的调整,并让姚悦做记录。 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从第二天开始,杨锐一次调整两个乃至多个参数。 姚悦依旧是勤勤恳恳的做记录。 第三天,新运来的设备基本安装完毕,Uu复的差不多了,杨锐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