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一章 捡漏 (第2/6页)
绕绕,以至于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往往能够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 事实上,不止是80年代,就是落在30年后,能弄清楚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的学生和家长也不多,至于不同的分校和学院之间的关系,还有不同学科的特色,了解的人就更少了。 这让高考始终都有运气流动的余地。而对于杨锐这种整天琢磨高考的家伙来说,可以运作的空间就大大增加了。 “这是个好专业,除非估分出现问题,否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第一志愿是非常好。”杨锐特意叮嘱了刘珊一声,又道:“别人问你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你可以说学校,不能说专业,明白吗?” “为啥不能说专业?” “你说了,别人就有可能好奇,好奇了就会去找资料,找了资料,你就有竞争对手了。”杨锐将今天新送来的报纸展开,点着上面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河东省就招1个人,等于说,只要多一个人报名,你就要面对强大的竞争了,很不划算是不是?” 刘珊迟疑的道:“这么说,假如有人报名,都会危险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录取人数总共只有一个……” “北京的高校都是这样,会录取两个人的专业,反而可能吸引来数倍的人报名。” “那你觉得,我会比别人高?” “你估分456分,不少了,如果不是特意找资料的人,应该不知道北京贸易学院明年会升格成对外经贸大学,所以,按照重点线415分来判断,报考北京贸易学院的学生,应该是430分到450分的居多,再多的,比如超过重点线40分的,可以选择的学校范围就大大增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