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二章 平衡志愿 (第2/5页)
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当录取比例低到几十乃至数百比一的时候,解决爆冷的问题容易,解决过热的问题就难了。 杨锐将实验室交给魏振学和姚悦管理,抽出时间来,一个个的记录鸿睿班学生的志愿。 60多人混在一起,报考北京的就有40多人,重复报考到同一个学校的,竟而有12人之多。 尽管已在预料之中,杨锐还是略显挠头。 校内平衡志愿是学校经常做的事,尤其是重点中学的班主任,最麻烦也必须做的事,便是平衡志愿。 平衡志愿的理由很简单,一个学校的录取名额有限,同一个学校的人报的多了,都会有人必然被刷掉,更别说一个省的若干中学。 鸿睿班现在报考最多的是北京商学院,共有6人报考。这所大学,既不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也不是名牌院校,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同时选择,一方面是它的分数在二本中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它直属国内贸易部的身份。 这年月,学生的工作都是依靠学校来分配的,而学校得到的名额与它的身份息息相关。 北京商学院是国内贸易部下属的唯一一所大学,分配到商业系统中的机会便要多一些,而且,因为是北京的本科大学生,商学院的学生往往能够进入市级以上的商业机构,在这个年代,此类工作的待遇和福利都是相当诱人的。 另一方面,对北京本地的学生来说,国内贸易部却不是很有吸引力的部委,因为北京的学生希望留在北京,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