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 (第4/5页)
的,庞校长能有多大权,他这个钱是死钱。捷利康的钱是活钱,这个不一样。” “庞校长负责拨款的。” “那也就是几年的时间,他这不是快退了?” “几年也不短了,这是说不定的事。” “那我就这么给杨锐说,看他怎么弄?”余藤图穷匕见,将最后一颗糖衣炮弹打了出来。 蔡教授不禁沉吟起来。 现在还是教授争取经费的初级阶段,中国的公司还不习惯给大学资助,当然,作为国家企业,他们也没有理由给国家的大学捐款。 因此,80年代或者90年代的普通教授都是靠国家拨款吃饭的,大家争取的经费也都是国家自然基金或者星火计划等等。 到了院士级别,如蔡教授这样的大犇就不能纯靠国家经费吃饭了。作为中国最强的研究机构里的研究者,各个领域的学部委员都在考虑改革开放下的吸金手段,与国外机构合作,或者接受国外研究机构的投资,也是被尝试的手段之一。 蔡教授并没有与任何一家外国制药企业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捷利康作为最早来到中国的跨国制药集团,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先去打个电话。”余藤见蔡教授心动,立刻去乘热打铁。 此前,杨锐并没有说到具体的数字,也是因为他要和捷利康讨论此问题,需要一段时间的缓冲。 尽管蔡教授的胃口可能不大,兴许就是几千美国外加一些帮助之类的,但这个钱杨锐也是不想出的,捷利康每年都有相应的资金,完全用不着他个人送钱。 而且,即使杨锐自己送钱,在他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