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九章 遴选 (第2/5页)
邀请您加入这个课题。” “你这是……哎,没有必要嘛。”王教授觉得杨锐是年轻心态作祟。就像是很多少年人,在人生中,总会觉得自己发明了一个全新的东西,比如将橡皮擦套在铅笔后面的发明,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学术研究中,一样会有类似的情况。某个人某天灵光一现,或许就想到了某个绝妙的点子——与铅笔擦的创意不同的是,学术研究的审查更严肃,成本也更高。教授招募那么多实验狗做什么?在没有搜索引擎以前,这些就是人工搜索引擎,为什么考研都要考英语,不懂英语连搜索引擎的功能都没有,是狗都不如的。 现在没有做前置的了解,杨锐就说要做项目,还邀请王永参与,他自然觉得杨锐年少气盛。 不过,王永见多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对杨锐的印象又好,没有打击,只是道:“先不要急着做课题,你有兴趣,就先找找相关的资料。” “恩……好吧。”杨锐总不能说自己在脑海中查资料的效率高。 王永拍拍杨锐的肩,又道:“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但要小心使用了。好了,我回去再看看理查德。你呀,回去查查伯克利加州大学是怎么回事,多好的机会呀,要是被理查德看重,以后想出国留学都容易的多。” 杨锐摸着脑门子笑笑,却是决定先把这个论文完成,反正是顺着钾离子通道一条线上去的,借此积累影响力的话,这也是一个极好的方向。 王永回到实验室,自然又是一番解释,总算将此事给消弭了过去。 过了两天,理查德更是出人意料的提出,希望在北京大学招募几名实习生,辅助自己做实验。 吸引外国的著名教授在北大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是北大领导层所期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