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重造大顺天_第79章 斑鸠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9章 斑鸠铳 (第2/4页)

舟,五十出头的年纪,老铁匠出身,更重要的是,他还会做鸟铳。

    要知道,能做鸟铳的人才可不多!

    顾言搜集过来的这么多人才里面,满打满算会做鸟铳的工匠不到十个,做出来能响的估计一半都没有,而真正具备成熟经验且能手工捶打出来的,差不多只有李舟一人。

    因此,当李晟看到有些唯唯诺诺的李舟时,顿时感觉自己捡到宝了。

    后来聊天后才知道,原来李舟跟李晟还是同乡——二人都是湖广江陵人,

    有了这一层关系,李晟用这个李舟也就更加放心,他交给李舟的任务十分简单,那就是仿制并且批量生产斑鸠铳。

    何谓斑鸠铳?实际上正是葡萄牙人从西方带过来的一种重型火绳枪。

    早在崇祯元年,澳门葡萄牙人便收到了明廷购买先进火器的要求,其中除了红夷大炮以外,购买最多的便是一种叫做鹰嘴铳的重型火绳枪。

    后来这种重型火绳枪进入明军中后,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徐光启甚至认为需要多造一些这种火铳,还给崇祯皇帝上了奏疏。

    “凡守城除城威大炮外,必再造中等神威炮及一号二号大鸟铳......目前至急,须造中炮五十位,大鸟铳二千门。若欲进剿,再须中炮百位,大鸟铳五千门。”

    这里面所说的大鸟铳,其实就是指鹰嘴铳。

    当然可以发现一点,徐光启的要求不是要多买,而是要多造,实际上当时明廷已经掌握了这种火器的制造方式,像两广总督王尊德因海防需要,就寻找广东工匠的帮助,仿制了许多鹰嘴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