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重造大顺天_第129章 奢侈的重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9章 奢侈的重炮 (第4/4页)

调整火炮的角度。

    安德鲁指着炮车上的牵引部分,解释道:“尽管这只是一种中型炮车,但考虑到十二磅炮本身的重量,恐怕仅仅两匹骡马还不足以拉动这门炮车,至少需要四匹甚至是八匹才行,因此牵引上会留下更多的空间。”

    说起来,军马一直是李晟心中最大的遗憾,蒙古马固然有其皮糙rou厚善于养活的优点,可是作为战马使用却有些过矮,作为驮马使用力气又小得可怜,相比较欧洲的重型挽马要差上一大截。

    倘若以挽曳而言,欧洲二马曳车标准载重是650公斤,平均每匹马可以拉动325公斤,而大明版本的二马曳车标准载重只有320公斤,平均每匹蒙古马只能拉动160公斤。

    若是以驮载而言,欧洲驮马标准负载重量(含驮鞍)为160公斤,而蒙古马的标准负载重量只有75公斤。

    也就是说,无论是挽曳之牵引力还是驮载之驮力,蒙古马普遍比欧洲重型挽马少一半,这件事在原本的影响十分深远,甚至到了近代时期,北洋政府出于国内军马运力的考虑,最终选定了“元年式75公厘野炮”为制式野炮。

    而这门火炮本身发源于克鲁伯的“1903年”式75毫米30倍口径野炮,压根就不能算什么重炮,顶多也就是高机动的步兵炮。

    因此,按照这个计算方法,李晟想要在战场上使用十二磅火炮,必须要通过六匹马拖拽的新式,才能勉强拉得动,听上去似乎有些奢侈........

    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