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 (第3/4页)
考生的队伍之中。 主考官是个约莫五十余岁光景的老头子,白须垂颔,两目奕奕有神,脊背挺直,他站在考场门口,一个一个扫过前来入场的考生。 瞧见姜琬时,他微讶了下,目光在他身上滞留瞬间,而后又恢复淡然的神色。 入场后,主持县试的人员过来让每位考生抽了考号,领到号后,便陆续去例行搜查。科举考场的搜查十分严格,为防止夹带,所带食物要切开,夹衣要拆开,考生还要在考官面前解衣、脱掉鞋袜,甚至连头发都要解散,挺尴尬的。 万幸穿成了个男身,不然,在古代,女子是完全没办法通过科举这条路出人头地的,单这一关就过不了。 姜琬有点不习惯,心思回转了一会儿,就轮到他了。他调整了下心态,利索地脱掉鞋袜、衣衫,让他们搜了个遍。 搜查完毕,考官发给他一本,就让他进去了。 是第二场考试帖诗的时候用来查找韵脚的。 进去的童生人手一号,一号对应一个号舍,号舍目测有2米高,1米宽,1.3米深,一旦进去,需要在里面过三天两夜,非到考试结束,不能出场。 找到自己的号舍,姜琬看了看,他算运气好到爆棚的,幸运地分了个离粪桶很远的位置,否则,夜里不被异味熏死才怪。 谢天谢地。 坐下去之前,姜琬深吸了口气,想起蒲松龄那老头在中对科举考生的调侃—— 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光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吏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怅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