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72 (第4/4页)
等,说穿了就是大人欺负孩子。 由于每部奏鸣曲有三个乐章,因为大牌明星孙俊德的加入,比赛方案再次调整。 为了保证乐迷在欣赏作品时的完整性与流畅感,规则决定(随时在改动的规则也是醉醉哒)不再是抽取某部作品的某个乐章。而是要当着全体观众的面,先抽两人上台的顺序,一人负责上半场,一人负责下半场。 然后从32首奏鸣曲中抽签选出一部作品,对该作品进行从头到尾的完整演绎。 出场先后顺序与作品熟悉程度,全靠平日积累和当天的运气。 什么,下半场的沾光?不不,您错了,下半场也是登台后才能抽签选作品,不存在任何时间优势。 所有听说过该规则的专业人士皆连连摇头:这个比法儿有点忒狠,而且太托大了! 尤其几位大牌钢琴教授,对这种比试方法非常不齿:孙俊德,你以为你是谁,拿个大奖就开始飘啦? 你把华国音乐学院对艺术最严谨、最崇高的追求扔哪儿去了,把音乐厅当什么,江湖卖艺的跑马场? 就算你拿过国际大奖又如何,32首贝多芬奏鸣曲你能弹精炼其中一半就很不容易了。想把每一首都练到可以不假思索,坐下就能弹奏的出神入化的音乐会标准…… 一旦抽到练习少的作品,或个人状态稍有不适,好容易积累的人气与一世“英名”,只怕会损失惨重。 呵呵,为了钢琴系所谓的声誉,为了赢,你是不是疯了! 至于音乐学系那位“业余选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