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9章 青铜器的真伪 (第2/4页)
,是检测不出来的。」 上三代的碎铜片,零零散散,也不是很贵。 他们收集起来重新铸造,检测铜器成分,根本无法鉴定真假。 崇宁拿着铜片仔细查看,终于看到了这件铜器的漏洞,「铭文不对!」 沈运成一怔,凑过来,说道:「铭文?铭文的拓本,我找金石书法大家看过,没问题啊。」 宋代以来,金石在所有文物里有独特的地位。 这是因为铭文不仅有文物价值,史学价值,还有书法价值。 散氏盘的铭文,一直是书法家学习的重要摹本。 崇宁摇摇头,说道:「铭文的拓本内容,应该没问题,我是说铭文的本身不对劲。」 沈运成一头雾水,说道:「什么意思?」 崇宁指着一个铭文,说道:「这铭文的字口大,底部偏小,不太正常。」 商周的青铜器是失蜡法铸造,铸造的时候,将铜水浇灌到陶范模具里一体成型。 但铭文的铸造,是另做一块铭文范,嵌入到陶范主体里。 铭文范上的文字是阳线条,凸出来的。 阳文刻完之后,趁着陶坯阴湿,直接嵌入主体范中。 由于都是手工制作不可能完全契合,需要轻微的人为修正。 铭文范稍微按一下,或者移动一点,阳文字的上口就会变大。 所以最后铸成的铭文,往往有字口小,底部大的感觉。 这种现象必须是精细的观察,才能发现。 沈运成的心里一惊,不敢相信,「你是说,这个铭文是后刻的?」 崇宁应了声,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