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藏明 第17节 (第3/8页)
的人群在这时候也终于散开了,站在中央的聂元录,赫然就是宋之舟的模样。 夏启的大婚定在一月之后,因为是新王登基后的第一桩喜事,据说整个京都中都热闹非凡。 但那样热闹的景象,姚恪却并没有亲眼看见,他在前一天得了夏启的口谕,让他代自己前往城郊军营犒赏将士。 来传口谕的内侍,是当年夏启还是世子时就在身边伺候的老人,姚恪见他比当年在宫中时年迈了不少,便多说了几句,又亲自送了他出去。 谁知快到大门时,那内侍却再三推辞不肯让姚恪相送了。 姚恪看他一眼,心下顿时明了,让人拿了茶饼来,道,“那我便不送了,天寒路滑,公公慢些去。” 那内侍接过茶饼,再三谢了离开,走到门口等着的轿撵旁,躬身朝轿内说了些什么,然后便让轿夫抬了轿子,自己则跟在一旁随行,往宫门的方向去了。 姚恪一直站在院中,透过门的缝隙,看着那顶平平无奇的青色小轿。有风卷起轿帘,露出了轿中人的侧脸,那也是器灵所承载的姚恪的记忆中,所剩不多的几次清晰出现的夏启的样子。 接下来的一长串记忆都是零星而琐碎的,傅宁辞只能根据那些短暂的片段和史料的记载拼凑出大概的经过。 夏启即位以后,封了聂远录为丞相,君臣二人表面和睦,暗地里却是各自为营,步步试探。夏启有亓州的旧部,聂远录亦有自己京中多年的亲信,便是都中的禁卫也仍掌控在他的手中,夏启几次想要借故收回,却也最终没有如愿。 只是祈国战事刚平,百废待兴,哪怕任谁都能看出君臣间摩擦不断,却也还是彼此克制着,表面的平静倒也还能维持。 转眼便到了第三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