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157【家国天下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7【家国天下论】 (第5/6页)

为贪官污吏。水利也不修了,大灾之年也不赈济百姓。非但不能除暴安良,反而大肆盘剥百姓。”

    “武官和士兵,将无胆略,兵无战心。对内不能清剿贼寇,对外更是败绩连连,致使天下生灵涂炭。”

    “我之所以起兵造反,就是这个大明国,已经没有一个国家朝廷该有的样子。”

    “……”

    庞春来、李邦华、宋应星、田有年、王调鼎等人,被说得豁然开朗,特别是亡国和亡天下。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句话出自顾炎武,如今还没有问世,足以让读书人明白道理。

    也可以为赵瀚造反,提供非常有力的理论依据。

    赵瀚继续说道:

    “大明朝廷,为何会落到这个地步?”

    “吏治,教化,道德,这些都不是关键。太祖之时,吏治同样败坏,因为源自蒙元之官。可当时为何能兴盛呢?皆因朝廷财政有度。”

    “一国之赋税,我且分为两种,直接赋税和间接赋税。”

    “直接赋税,就是按人头或土地缴纳的赋税。间接赋税,例如门摊税、钞关税等等,税收得重,货物就卖得贵,反正商人不亏,可以转嫁给百姓。”

    “一个国家,想要财政有度,直接赋税就必须稳定。”

    “当今之世,直接赋税已经被破坏。首先是土地,一小撮人,占据绝大多数土地。他们可以避税,可以逃税,即便不能逃避,也可以转嫁给佃户,把直接赋税变成间接赋税。”

    “其次是人头税,自一条鞭法败坏之后,人头税完全是乱收的。大量百姓,托庇于士绅,隐匿人口逃脱人头税。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