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章 听我说谢谢你 (第2/4页)
“啪!” 何杨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这两点他还真的忘记交代了。 在古代,受限于印刷术落后,笔墨纸砚价格以及文化的垄断,读书的成本是很高的。 寒门往往都需要一家人劳作,才能供养一个读书人安心读书。 不然怎么会称得上“寒门贵子”四个字。 当然,这个词语也有正反两个意思。 正面解释,普遍指出身平寒,但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平民百姓。 而反面解释,也可用于反讽那些,被一家人供养,却又没有出息的读书人。 至于学生伙食的问题,古时读书大多跟后世大学一样,都是学生自负生活开支。 学生一天吃下来,虽然花费也不多,但何杨每月最高补贴5文钱,基本仅够学生吃食上的开销。 如果在加上学费,这叫原本就处在以工代赈,没有太多收入的流民,如何负担得起? 毕竟多个劳动力,哪怕只是去挖点野菜,也能帮上家里很大的忙了。 故此,才经历了战乱和饥荒的大多百姓,心里还有一定顾忌。 哪怕有了补贴,有了在村子工作的机会,同样让他们无法彻底放心。这就是造成他们,不敢让孩童脱产读书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马周刚刚遇到招收孩童,困难之时。便通过走访流民,了解到了他们心中的顾虑。 而且何杨在招聘夫子之时,就和马周谈过关于办学的相关想法。负责学生和老师的伙食,以及免费办学的理念,早已交代过。 不然,学校专门修建一个大食堂来干啥? 同时,何杨在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