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7 (第3/4页)
最先接到圣旨的是北疆将士。统军的黎老将军年事已高,降服了东平王以后便上书要将元帅之位让出。宁珊同意了,但让他举荐继任,黎老将军思量数日,终于还是举贤不避亲的推荐了自己的长子,也就是黎小将军之父黎将军。随着宁珊批复同意的折子一起达到边城的还有本朝第一位公爵的册封旨意,告老还乡的黎老将军顶着武国公的头衔慢悠悠踏上了回京享福的荣光之路。 海军两位副将如今升格为左右先锋将军,三年一换,轮流掌握兵符。李大海受封镇东侯,云海则成了平顺侯,暂时留在京中,并代替了宁珊曾经的禁军统领之职,拿出训练海军的手段cao练禁军。 卫若梅虽然在宁珊登基一事上立下若干功劳,但终究能力有限,既不能接手禁军成为新统领,也不能跃马边疆建功立业,宁珊为此很是头疼了一阵子。好在卫若梅为人机灵,且有自知之明,找机会对宁珊表达了一番忠心和谦逊以后,退出禁军营,以昭武将军的身份成为新组建的御前侍卫统领。其父也借儿子的光儿从前朝的神威将军升格为神威子爵,以便将来可以传给卫若梅。 此外还有禁军的两位副统领,四大京营中曾经跟随过宁珊的副将们,在前南安王的地盘上收编的众多青年校尉等等,也都得到了从伯爵到将军不等的封赏。 文臣中难免有人不满,觉得陛下有重武轻文之嫌。武将们听了则纷纷鼓噪,怒斥他们为酸儒。自古文武之争就从未消停过,都说封侯拜相,然而事实是武将们封侯的不少,而且祖上功绩可以庇荫子孙,一人拼命挣出个前程,起码三代吃穿不愁。但文臣家族数十年寒窗不辍,却几代人都难出一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