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96 (第1/4页)
注意的是那些在她看来,确实可以做女婿的人选,而这家的哥儿显然就是。 “家里并没有什么营生,有的是乡下二百亩水田,还有两所房子。一所房子自家住,一所房子出租了。家里世世代代是耕读传家,就是体面的好!对了,那哥儿的爹是个秀才,如今在个什么书院做启蒙的塾师,专教蒙童。”王氏兴致勃勃地给赵莺莺说明。 两百亩水田,也不论是什么品质的水田了,在地狭人稠的江南一带,这已经是了不得的家底了。靠着两百亩水田佃租,这家人什么都不做,一年也能收入二百两到四百两。至于具体有多少,要看是什么品质的水田。 更何况这还是一个读书人家——读书人家是一个很微妙的存在。若是家中无钱,穷的要饿死人了,这自然不值钱。可是家中但凡能够到达中等,哪怕只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生活,立刻也能显出值钱来。 关于这一点,赵莺莺倒是能理解。真的那么穷了,吃饭过日子便是第一等要紧的事情了,至于读书不读书的,谁还管?但是一旦解决了吃饭问题,读书就是一件顶好的事情了。因为读书人意味着一种希望,一种出人头地的希望。 这又和做生意发财不同,或者说比那个要让人趋之若鹜的多。 别看这世上笑贫不笑娼,真正论起来,这些商户相比起那些做官的的,那又是地下天上了。不然为什么他们一发了财就急着送家里的子弟去读书?也就是为了改换门庭而已! “是这家的小儿子——这家有兄弟两个。”说到这里,王氏似乎有些不满意:“按照他家的说法,水田不能平分,大儿子是长房,得分走一百五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