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秀奋斗的我总被迫修罗场_第38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4章 (第1/3页)

    “啊,我原本听这首歌,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年轻男孩儿忐忑不安地等待,青涩地跟女孩儿表白之后被对方拒绝的一系列画面,但是他们想表达的不是这种。”台下的白肃小声对旁边的徐若瑾说。

    徐若瑾目光看着台上,也小声说:“当初彩排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

    其实,《第二颗纽扣》的歌词里并没有具体透露出表白者和被表白者的身份都是什么,也没有确切地说,主角到底是高中毕业进大学,还是大学毕业入社会——

    但是大部分人听到“毕业曲”,就会条件反射感觉应当是在毕业季,男孩抓紧机会和同年龄的女孩表白,不想错过时机之后各奔东西。

    但这一组一登台她就看出来了。他们的身份是“学长”,要以将进入社会的准社会人的姿态,将自己的“第二颗纽扣”作为心意,送给还留在学校的心爱的女孩子。

    “代入感变强了。”兰妮也说,“要毕业的学长”对“还未毕业的学妹”表白的场景,能够自我代入的人就相对变多。”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恰好毕业,或者已经毕业,但大部分女孩——毋论她们是学生还是社会人,都曾经作为“学妹”,经历过学长们毕业。

    “成熟学长毕业前的表白,为什么感觉比同届生表白看起来更杀呢?”徐若瑾小声问。

    “你们看看他们这身打扮,下边的粉丝看见了彻底疯掉,就知道为什么了。”白肃很有经验。

    反差。譬如说看起来强势者的害羞,冷酷者的温柔。

    歌曲里的确有不少表达心情紧张的句子,但是一旦以看起来成竹在胸的学长的身份出现,那种掩饰下的忐忑心情,会塑造出一种绝妙的反差意味——

    “可是他们的衣服好像……”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