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0.第140章 抽签攻城 (第3/5页)
关押看管,不如直接杀掉,或者驱赶回去。 毕竟,养一个流民,就要多费一些粮食。 张启升在从隆山潜逃前,烧掉了常平仓和府库的粮食,贼军的粮食并不充裕。这一点,武安的官军是知道的。 从这两点考虑,官军如此决策倒也不能说错。但他们不肯接纳流民投降,无疑断了这些流民的最后一条生路。退回去被督战队杀,投降也是被杀,还不如跟官军拼了呢,说不定还能撑到鸣金收兵的时候。 陈武这些天一直在流民大军中散播的谣言,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效果。 如同在长山镇中做的那样,他专门安排了一批人,散播了诸如“武安扣押了帝国赈灾的粮食”、“张启升是听了总督的命令才烧了常平仓”、“帝国平叛大军来了大家全都得死”之类的谣言。区别无非是,当时造谣隆山有二十万石救济粮,而现在这个数字翻了一倍。 这些谣言,再加上流民中一些偶尔会发一点粮食的“好心大哥”,现身说法,述说帝国官府如何残暴压榨他们,成功的激起了流民们对帝国的仇恨。在人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被这种仇恨支配,自然就会产生“豁出去了”、“杀一个够本”之类的念头。 正因此,这些攻城的流民,进攻的势头比官府想的还要凶残。 就算被官府打散,退下去后很快就会在督战队的逼迫下重新整队,再次杀上来。 整整一个上午,流民就先后发起了七八波攻势,如同洪泽河的潮水一般,一波接一波涌上城头。尽管无一例外,全都被官军的阵列挡了回来,但这种连绵不绝的进攻并非没有效果,换来了至少上百名官军的死伤! 为此,流民们付出的则是五倍乃至十倍的代价。 交战的土台和城头上,尸体堆积如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