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4 (第1/4页)
一成了定律可就不好办了,毕竟朝廷明文规定是没有报酬的。 所以,综上原因,十六和宝玉琢磨,间接地给予利益诱惑吧,反正海蛎子还是要推广开来养殖,才算盘活了射阳附近几个县的养殖副业,才能勉强补上巨大的买方需求缺口。 ………………………… “听说了么,王爷他老人家要搞什么乡村自卫队呢,鼓励咱们拿起武器,驱赶倭寇,保卫家园。” “听说了,不过原先咱们不是也聚集民夫搞cao练的么?有啥区别?” “区别大了,以前是朝廷规定的,一户必须出一个壮丁去练,又苦又耽误种田,谁愿意去?” “那现在呢?” “现在啊,还是一户一丁,不过吴郡王殿下说了,但凡参加自卫队的,若是家里进项被耽搁,可优先领养贾大人养殖区的海蛎子苗。” “那是好事儿啊!” “对,只一点,不可以半途而废,不然就要收回资格了。” …… 这样的对话在苏北沿海一地屡见不鲜,响应最为热烈的自然就是汪家村的,本来他们村就有小半的人同养殖区立了契,领走一部分海蛎子的苗,如今更多原先错过一回的人都不想放过这样发家的好机会了。更不要提本来训练民夫就是协助当地驻军的,保卫自己家乡的。 担不担心被骗?担不担心血本无归?担不担心倭寇来了会死人? 果断是不担心啊,有吴郡王殿下和贾大人作保,有什么可担心的? 倭寇哪一回来村里都会死人,要是真和倭寇打起来了,杀一个就回本啦——当然,这一点是海通镇附近尤其汪家村的人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