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一百三十七节 佛山之行(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七节 佛山之行(三) (第2/5页)

是药材的生产基地,但是全国的各处药商,都以此地作为药材的交易中心。自宋代以来就有药市的雏形,及至明万历年间已经形成长江以北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到清代发展的极盛,相沿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说奇怪也不奇怪,”杨世祥道,“祁州乃是‘药王’的诞生地,大伙都说药王的故乡,特别灵验。药材不到祁州,没有药味;药材无味或者味薄的,一到祁州,即行浓厚。”

    刘三心想原来还有这种说法,杨世祥接着道:“祁州药市上,各路药商云集,南北药材,无不齐备,真是蔚为壮观,”他感叹着摇着头,“光市面上帮忙拉纤的‘牙人’,就有上千!药商有十三帮,光一个京师帮,来药市交易的就有字号三百多家。”

    “京师帮是什么?”

    杨世祥解释说:因为各地来交易的客商多,为了调解各地客商的纠纷和其他对外事宜,各地药商按照地域组合成各帮,帮数常有变化,常年存在的,有所谓“十三帮”。各有不同的经营项目。比如山东帮专卖全蝎、阿胶、瓜萎和丹皮;山西帮专卖羚羊角、枸杞、西贝母、款冬花、小茴香等等。要买什么货色,直接找各帮药商,基本上一拿一准。十分方便,

    刘三被他说得心痒难挠,这等壮观的地方,里面又有多少自己只听说过没见过的药材?这简直就是学中药的人的圣地了。只是眼下皇太极就要来扫荡,河北一时半会去不得,只好按奈住自己的急迫心情。

    “早先家父刚到临高开店的时候,也去过几次药市,后来就不去了。整个琼州府,也没有哪家店能去药市――”说着他又叹了口气,感觉十分的落寂。

    黄天宇见气氛不好,转而聊起了到佛山能淘到什么好货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