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一百五十节 试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节 试制 (第1/7页)

    但是这穿越神器还有些缺憾,玻璃中含有大量的细微气泡,密密麻麻――虽然不影响使用,却严重影响外观。

    实际上真正的彻底无色、透明的玻璃制品,在17世纪的任何时空里都是不存在的。早期玻璃制品有偏色和气泡都是常见的现象。即使现代的玻璃制品,也并非绝对不含气泡,只不过数量极少不易察觉而已。对于见惯了现代玻璃器晶莹透明的穿越众来说,眼前的的原料还是略显粗糙了。

    于是下一步的工作就转入到脱去气泡的工作中去了。脱去气泡,在玻璃业中术语叫“澄清”,有人模模糊糊的记得,澄清是要加入澄清剂的。但是没人知道具体澄清剂是什么东西。

    除此之外,记得搅拌也是去除气泡的工艺,二者或许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人们隐约记得,砒霜似乎是一种澄清剂。这种剧毒药品在任何时空都很难到手。好在以前郭逸按照农业部门的要求,早就把广州城的砒霜搜购一空了――吴南海本打算是用它来浸种用。

    所谓砒霜澄清,是向玻璃液中加砒霜,当砒霜进入玻璃液后,由于高温而生成蒸汽,这些砷蒸气在玻璃浆中是以大气泡的方式存在的,大气泡在搅拌玻璃浆的过程中会逐渐吸收分散在周围的小气泡,最终将小气泡带走。

    这种方法的确是可行的,但是灼热的玻璃液中加入砒霜,升华成剧毒的砷蒸气,工艺过程中的污染实在太恐怖了。玻璃攻关小组领了几个口罩和防毒面具,开始了第一次试验。

    玻璃液融化之后,玻璃工们的人先扔了一些研碎的硝石到坩埚里面去进行脱色。然后开始不停地对玻璃浆进行搅拌,坩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