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二十九节 昌化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节 昌化堡 (第4/5页)

条船的压舱货也都一口袋一口袋的石英砂。

    营地事关重大,海兵们一律自己动手。出发前已经预期到可能会在当地修筑一些永久性半永久性的建筑,所以船上带了部分水泥、铁材、木结构型材和五金件,各种工具也准备齐全。由黄爪子这个半吊子木匠当施工员,借助滑车起吊施工。到傍晚时分,昌化营地已经落成了一多半了。黄爪子首先修复了保存情况比较好的几栋房屋,补好外墙,用帐篷加上了屋顶。营地的外围墙原本有一丈高,塌毁的比较厉害,又被附近村民拆毁了不少,全部修复很难,只把围墙修到胸口高,上面架设了许多新做的栅栏。

    营地的面积大为缩小,毕竟这里只能留下很少的人员守卫,大了难以控制。最终的营地只包含用一道胸墙环绕起来的三栋房屋和一口水井。原本整个明军营地的外围还有一道壕沟,已经淤积到几乎看不出来了,也就没有再恢复。

    王洛宾将这个地方命名为昌化堡。既然李海平主动请缨,就由他出任昌化堡的第一任指挥官。留守队由二个海兵班组成,船队留下了够用四十天的食物,还有许多弹药和手榴弹。除了李海平之外,被留下的穿越众还有去石碌勘探的勘探队和若干名外事部和情报委员会的人。

    因为不知道这里未来的开发前景如何,新生的昌化堡的条件是很艰苦的,唯一称得上现代化的东西就是一台15W电台和配套的手摇发电机。几个人孤悬异地,电台就是生命线。

    “这里离临高不远。”王洛宾临出发前嘱咐道,“你们每天都要向总台呼叫,保持联系。万一有什么问题,博铺出动快艇过来,24小时肯定会来救援。”

    “没问题。”李海平说得信心满满,其实心里暗暗叫苦,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