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一节 王赐 (第2/5页)
态度是他最为忧虑的,若是读书明事理的人也对髡贼有了好感。甚至出了几个背叛名教的jianian恶之徒,这人心就不好办了。古人虽然没有明确的“意识形态”上的理论,但是基本的道理还是明白的。所以他对此一直很担心。 吴明晋没读过太多的史籍,但是资治通鉴之类的总是看过得。但凡造反作乱。一旦有读书人厕身其中,流毒祸害就会百倍千倍于几个泥腿子揭竿而起。 自古读书人厕身为贼也不乏其例。据说假髡中也颇有几个读书人――真是斯文扫地!吴明晋忽然警觉起来――这王教谕会不会也经受不住髡贼的利诱?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临高是个小县城,全县生员名额不过三十个,只要有几个秀才卖身投靠…… 吴明晋简直不敢想下去了,秀才从贼。本朝貌似还没开过这个先例。想到这里他坐卧不安,赶紧吩咐人去找王教谕。 王赐这会正从西门外进城来――一路走来,不时的嗟叹。 他是去吊孝得。县里的一个“附学”生员刚刚去世。作为师长,这是非去不可的。好在现如今澳洲人路修得好,这家人家又离大路不甚远,一来一去,居然只用了一天时间。要在过去,非得第二天早晨才能回县了。 路虽然好走,王赐的心情却很沉重。去世的生员不过四十出头而已。他去吊唁的时候,逝者留下一对孤儿寡母十分可怜。这家的家境很是不堪――原来也不过是靠着开个私塾,收几个孩子开蒙读书维持生计而已。县里的膏火银子又是多年发不出来――若是能有钱米贴补,兴许他也不会死。 临高这里,本来文气就弱,这样又死掉了一个,虽然名额空了,自然会有人考上替补,但是本县原本读书人就不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