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二百四十四节 秋赋(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四节 秋赋(九) (第2/5页)

读书人,一起写禀帖。派人送到省城。”黄禀坤道,“此事还要伯父鼎力相助才成。”

    明清官员很重科名和乡谊,但凡地方上的士绅要办事,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上都得有官员支持才行。而临高自古至今。就出了刘大霖这么一个进士,所以乡谊这块是指望不上了。但是刘大霖中举和登科时候的同年,任官的人不少,算是一条线路。在黄禀坤想来,如果刘大霖肯写几封“八行”。士绅大户们筹上五六千两银子去省城活动活动,事情还是有希望的。

    “写禀贴?”刘大霖听了他的建议,有些出乎意料。他赶紧抬眼看了下门口,承值书房的佣人是他家的家生子,很是可靠。

    “正是,伯父!”黄禀坤道,“士民上书不是小事……”

    刘大霖却不这么认为。要说从大户头上聚敛的话,髡贼纵兵大掠,别说士绅大户,就是平民百姓也连骨头都吞下去了。何必来搞什么丈田。他虽然不喜欢澳洲人,但毕竟是读过许多书,明白道理的人:澳洲人在临高,不但当得起“秋毫无犯”,甚至堪称“仁义之师”,再者这次征粮,大头还是为大明征得么。

    他摇头道:“不是我推脱。临高这里科名不显,不要说朝里,就是本省,也找不出几个临高籍的官员来。有的也不过教谕、训导、最大不过州县官,这禀贴上去有多大用处……”

    “至于我的同年,”刘大霖叹了一声,“登科之后就染疴回乡。并未授过一天的实官,同年之谊也有限的很,唉!”

    “只求伯父多写几封八行,自然派得力人手进省活动,无非多花了几个钱。”

    刘大霖道:“省里接了禀贴如何――派遣官军来进剿?”

    “这个自然,难道就这样任由他们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