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二十九节 铸炮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节 铸炮厂 (第2/8页)

是向大明卖炮,而是直接输出造炮的工具,军工技术扩散这有违战略政策吧。”

    “我觉得可以忽略不计。”邬德说,“王尊德本身就是造炮狂人,他每次组织铸炮都是动辄百门计算的,我们提供设备,无非是他的炮质量好一点,制造速度快一点。最直接的结果无非是能多造一些大炮。”

    邬德说:“最后,就算我们现在给他们12磅拿破仑炮,我也认为明军奈何不了建奴。几件新式武器改变不了什么。”

    多一些大炮并不会挽救大明的命运,这是历史所证明的,孙元化聘请葡萄牙人做教练,在登州编练的使用西方火器的新军在大明的内乱中覆灭证明了“器”并不能挽救大明。从这点来说,穿越者卖给大明一些设备也不对对大陆的均衡产生质的改变。

    “诸位,我提醒大家有一个问题不要忘记了。”于鄂水再次跳出了提醒大家,“郑芝龙就抚之后从熊文灿手里拿到了大笔的援助,从大型战船到火炮,福建布政司给了他许多援助。广东福建毗邻,王尊德又是造炮大户,很有可能一部分火炮会流入郑芝龙的手里。”

    “郑芝龙现在自己打李魁奇还忙不过来,不然他早就来打我们了。”邬德不以为然,“就算有几门炮落到他手里,也用在李魁奇身上了。

    就这个问题在国务会议上争论了很久,最后达成了一个妥协方案,只输出水轮机、风车、变速箱、鼓风机和火炮镗床,不输出铁模制造技术――后者对火炮的生产速度提升很大。尽管有人估计以大明的悲剧的财政状况来说不大可能造出太多的火炮来。

    接着有人在国务会议上提出,虽然技术扩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扩散,扩撒哪些技术,最好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进行评估,以免对战略形势构成威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