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节 佛山之行(十九) (第2/5页)
印度棉布……他忽然象想起了什么: “李先生,”夸克穷问,“您真得要开办铸造厂吗?” “是的。”李洛由觉得奇怪,几天前谈论的不就是这件事情吗? “可是照我看来,制造火器并不是件获益丰厚的买卖。” “不错。”李洛由在心里盘算着。如果单单从做买卖赚钱这个角度来说,铸炮算不上什么好买卖,即费事又费神,还得和官府打交道,与官府打交道的成本恐怕会远远超过这个项目本身的投资。而大明政府在支付“国用”方面的采购一贯是极其吝啬的。基本和抢劫商民没什么区别 明朝在政府采购上使用的“铺户当行买办”之制,规定各行铺户必须轮流义务当差,替官府采办货物。办货的钱表面上由官府发给,但实际上却往往并不给足,到底给多少,那就得看当官的品性而定,其间伸缩性很大,是官吏上下其手,大捞油水的机会。不足的部分,照例就由各行当值的铺户自己受损补足, 而且到了中叶以后,官府采办货物的价格往往还是朱八八时代的订下的。一二百年没变动,官府就算一文不少把货价给全了,铺户也亏折极大。 铺户们畏惧官府的yin威,只能自己承受损失。这个制度实行多年,把商民铺户们逼迫得叫苦连天。有办法的富商,就设法买通官吏逃避差役;没有办法的中小商人,往往被弄到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 朝廷看见积弊实在太多,不得不作一些变通,改“当行买办”为“招商买办”,不过话是这么说,实际上地方官府还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李洛由知道最近在佛山的铸炮,大体上算是“招商买办”。但是这招商买办,到底能支付多少价格,是相当堪虑的事情。他在两广也算是颇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