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三节 汤允文到来 (第3/5页)
贼自去”的策略。故而没有引起他太大的重视。十多天后他收到了临高县衙的求救信,宣称有一股“海外巨渠”登陆临高了,目前正在临高筑营,有“长踞不去”之意,请他速速发兵驱逐。 以他的职责所在,这样的求救信自然是应该派人去实地查勘一番,再决定是否出兵。但是汤允文面对的局面实在让他无法轻易出兵。 汤允文的名头很大,理论上全海南岛的水陆驻军连募兵加卫所统归他指挥,实际真正能随时可动用作战的主力部队仅有二千多人。主要是水军。驻扎在海口千户所的白沙水寨。实际上,“白沙水寨海防参将”才是他真正的职权所在。能用来打仗的也就是这点人马而已。 至于岛上到处分驻的卫所军,除了勉强用来“抚黎”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不到三千人的水军部队,还要派出相当一部分分驻在全岛会昌、常宁、羊角等处进行海上巡逻。而他们要面对的是却是空前的海防压力。明末的广东洋面上充斥着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海盗,有职业化的海盗,有亦商亦盗,也有沿海渔民客串的。西洋人也不时出没来助兴,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和荷兰人一边贸易一边抢劫,伺机还想在这里寻找一个落脚点。 所谓蚤多不痒,债多不愁。汤允文面对这样四处生烟,处处起火的海防局面已经完全麻木了。无论吴明晋如何的来信哀求,把情况说得如何的严重――汤允文一概不为其所动。 他做出的姿态是派遣了二艘巡船去博铺查看――原本这是海防的制度,琼州西路的海上巡防,每四天就要到一次临高洋面,但是近些年钱粮异常困难,军饷从来就没有发足过――不打仗还勉强能维持。但是水师花费很大,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