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节 印刷厂 (第6/8页)
世纪的印刷厂水平来制造设备。 几个技工围绕着周洞天从大图书馆复制来得技术资料,一面品头论足。显然,要批量制造铅字,每个字雕一个钢模是不够的,这个东西的损耗很快,必须不断的补充钢模才行。这让大家有点犯难了:雕刻钢字模是件很无聊的事情,相当枯燥。 “我记得常用字是八百。要印刷的话,当用字三千个的量还是要准备的。”姜野计算着,“每个字平均算它要四五个钢模吧,光造钢模就得好几万个。这得造得猴年马月去。” “不止。”孙立摇头,“印书肯定是简化字和繁体字并用,两种加起来,当用字至少得五六千。而且古籍里的生僻字极多,这些生僻字也得造一二个钢模备用着。” “雕字工可以招募刻版师傅,他们本身就是刻字的。”周洞天说。 “但是这个效率很低啊。”孙立看了半天说,“我不知道刻字工一天能刻多少字模出来,但是效率不会太高,而且这种冲压出来的凹模浇注肯定是要手工进行――还得加上脱模和修锉的功夫,如果全用手工的话,这三四个月就能形成印刷能力的事情恐怕不靠谱。”他问:“现代化的活字印刷厂是怎么搞得?” “有专门的铸排一体机。铸字、排版、拆版全部是自动完成的,一个人cao作就可以。当然要使用电力或者蒸汽。”周洞天说着拿出了几份图纸,“不过这机器相当复杂,将近是二十世纪初期的水平了。” 他拿出来得是美国人发明的莱诺式铸排机。这种机器从1890年一直使用到1940年,虽然主要是用来印刷报纸和杂志,但是在美国也广泛的用来印刷书籍。 几个凑在一起研究了半天。 “仿制机器没有问题,但是材料的结构强度和公差很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