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_第十章 元祐党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元祐党碑 (第2/5页)

?那就是想方设法贬低对手,将对手搞臭,让其名声败坏,永世都不能翻身。

    蔡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自己高大上的形象来,才能确保自己在宰相位置上长久地屹立不倒。

    为此,蔡京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最后,蔡京想出了办法,就是在朝廷大殿门口及各州府衙门前树立“元祐党人碑”。

    啥叫个“元祐党人碑”?

    欲知这个情况,先得说所谓的“元祐”及“元祐党人”是怎么回事。原来,所谓“元祐”,乃是哲宗朝的一个年号,共使用了九年。当时哲宗皇帝刚刚继位,年仅十岁,故由宣仁太皇太后主持朝政;所谓“元祐党人”乃是元祐年间在宣仁太皇太后支持下、以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吕公著、苏轼等为首的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旧党”。

    为什么要给元祐党人立碑?这可不是为了表彰元祐党人,而是为了搞臭元祐党人,让他们的名声遗臭万年。

    那个年代没有报纸,发布不了红黑榜,石碑就是当时的传统媒体,平日里,人们就是从一块块立着的石碑上获得信息。

    几十年新旧党争,如今新党主政了,自然想着给旧党立块让他们遗臭万年的碑。

    为此,蔡京怂恿着徽宗皇帝将司马光的太师、温国公、文正等赠谥一律削除,将哲宗皇帝赐予司马光“忠清粹德”的碑也给毁坏。同行是冤家,卖面的见不得卖石灰的。同为书法大家,苏轼在文学方面更胜蔡京一筹。出于嫉妒心里,蔡京还将遍布全国的、由苏轼书写的碑统统毁掉。

    其实,那个苏轼既算不上旧党也算不上新党的,因为在新旧党之争中,苏轼只反对不对的东西,对对的东西还是大力支持的;概是因为苏轼文名太盛、影响太大,压住了蔡京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