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 没吃过的东西,我就是要吃 (第1/5页)
盛夏至生日第二天,雷惊蛰要回岛照顾远道而来过暑假的鲍鱼们。 江寒以为自己听错了,“鲍鱼,过暑假?” 雷惊蛰忙着收拾行李,随口说:“鲍鱼这玩意很娇贵,太热容易死,太冷不长个,适宜生长的水温在16到22摄氏度之间。 就像牧民转场春秋牧场,每年四五月份,鲍鱼也会用专业运输船运到北方避暑,等到冬天,再运回南方。 这一来一回,两厘米的鲍鱼苗,能长到五厘米。 拿七公斤一笼的鲍鱼算,往返一趟,增重三四公斤,对比纯南方养殖,一笼多赚两百元。每年运过来的,有上百万笼。” 江寒为和雷惊蛰多聊几句,特意上网查过。他说:“我看网上说,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一产鲍国。” 雷惊蛰有些意外,“不错啊小子,做过功课。 南鲍北养,是胡建渔民兄弟二十多年前开始试验的。 吊笼养殖,南北对养,咱们就这样一点点摸索着前进,成了世界第一产鲍国。” 他看起来很感慨: “早些年,鲍鱼靠种苗自繁自养,雄鲍数量少,一个池子里大多都是相同几个鲍鱼爸爸的后代,近交严重,鲍鱼的生长性能和抗逆能力下降,也没有大规格大鲍鱼的品种。要做高端市场,得从国外进口鲍鱼苗。 2018年的时候,厦门大学柯教授团队,花了11年时间,终于培育出绿盘鲍,咱们国家有了自己的大鲍鱼品种,做精品鲍鱼再不用依赖进口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