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1 (第2/4页)
州刺史马亮一人罪状,查察之下,竟牵出许多吏部卖官鬻爵之事,皇帝震怒,当即想要将涉案诸人处斩。 不料,怒火正盛的皇帝次日却绝口不提处斩一事,只是草草处置,吏部多人落马,但吏部尚书王越,却只是官降三级处置,连革职查办都没有。 朝堂众臣对此惑然不解,恐怕也就只有楚玄青最清楚,是妙妃的“好消息”起了作用。 楚玄昭对此结果显然不满意,和沈轻君商议过后,两人决定趁热打铁,于是,当夜,一份几个官吏心思不正,与拓加暗通款曲,欲行谋逆的证据和记录被呈到了皇帝面前。 楚玄昭不是不想早朝时汇报,只是,一个多月里,也只有请命书一事,皇帝上了次朝。 这些官吏的事,原本不怎么干滕王和王越的事,可倒霉的是,王越作为吏部尚书,官吏不查,有重责。 更何况,这不是一个两个的官吏,而是七八个人,还有两个身居要位。 而且楚玄昭知道,这还只是一半名单。得到的半份名单,有两个只有姓,一个张,一个瞿。 张姓太多,沈轻君没有理会,可是瞿姓却并不多见,一番排除,两人很快将凉州司马瞿姓官员划入圈子。 最终,王越虽保住命,但还是革了职。 王越本是滕王扶植,这一点,楚玄昭也清清楚楚。 可是王越出事,滕王却能够撇得一干二净,楚玄昭对此早有所料,却还是难免有些不痛快。 当他以为滕王至少会扼腕一阵子时,却没想到滕王一下子又重新盯上了吏部尚书的位子,试图再次推一个自己人上去。 他总算明白沈轻君对楚玄青的评价,“审时度势,顺势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