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34 (第2/4页)
方便。”朱氏对赵元勋道。 虽说考场里有婆子,如厕由婆子陪着去,但几个督考的大男人虎视眈眈地盯着,女考生不管做什么都很不自在。累了想趴在桌上睡一下吧,都得顾及礼仪风度。所以哪怕女生考场比男生狭小简陋的考号条件好很多,她们心理上的累不是男生能比的。 “咱们家也算是小有产业,熙姐儿自己名下的产业也不少。她卖一幅画就是别人几年的收益了,哪里还需要这么辛苦?”朱氏继续道。 赵如熙拍卖给皇宫那幅画后,就给了朱氏一万两银子。朱氏用它在京城买了三个铺子,在周边县买了一个大庄子,打算在赵如熙出嫁时当成嫁妆陪嫁过去。 绥平伯府原先的庄子,把米做成了干粉条后,干粉条没有在京城销售,而是运到了江南。南方人本来就喜欢吃米,这种粉条方便快捷,口感也很好,特别受当地人欢迎。 朱氏见利润丰厚,干脆叫管事在当地收了稻米来加工,又买了几个小铺子,依照赵如熙在京城的模式开了米粉铺。 问过许家不打算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卖炒货后,她又在江南米粉铺旁边开了炒货铺子。 朱氏派去江南的那个管事也很能干,发现米粉铺和炒货生意实在是好,回来禀报之后,又在江南周边城市、镇子把这两个铺子也开了起来。 当地人虽然也有人跟风,但无论是卤水配方还是石英砂的奥秘,一时半会儿都是学不去。因此只这一项,大半年来就为绥平伯府赚了不少钱。 本来分家后府里少了大半开支,经济就宽裕了不少。再有了这些进项,绥平伯府一下子从入不敷出变成了小有盈余。每年用盈余的钱置办家产,绥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