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65 (第3/4页)
“可不是。也别说什么国子监先生指点的话。考生里有多少人都是国子监的学生。他们跟着这些大儒念了好几年的书,赵知微才得大儒指点多久?这都考不过,真是没脸说了。” “赵知微那文章我看过了,写的是真的好。” “确实不错。” “唉,这女娃子聪明啊。枯木先生真是捡到宝了。” “那绥平伯才是捡到宝了。魏丘之事你听说过吧?那赵知微原先是被魏丘的女儿有意换错的,十三岁前长在乡下,这才接回两年不到,就给绥平伯府带来这么多的荣耀。这样的孙女我怎么没有?看着都让人妒忌。” “可不是?我那孙子今年也参加了乡试,考了个第十五名,跟人家赵知微比,真是差远了。看到赵知微的文章,他很是惭愧,这会儿正发奋念书呢。” “哈哈哈,这是好事啊。也该让这些孩子紧紧弦了。别以为家学渊源,自己也不笨,就骄傲自满,总觉得自己考试没问题。这会儿忽然被个十五岁的女娃娃打败了,可不得不服气,要发奋图强?” “对,我也这么说。况且赵知微毕竟个异数,多少年来就这一个女子考得这般好,往后也不一定做官,对朝政并没多大影响。能激励这些小兔崽子们好好努力,倒是一件好事。” 这样的对话,在朝堂内外无处不在。 便是民间,大家议论的内容大抵也是如此。 乡试、会试跟县试不同。前三名的考生的文章,无需张贴。在张榜之后,书铺来问过考生并付上一定的费用后,便会把他们的文章印刷出来进行售卖。所有的考生都会买来当作范文来学习。 赵如熙的文章经过大儒们指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