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3 (第2/4页)
议亲,还是我托卫国公夫人和我娘家嫂嫂帮我弄了几张请柬,带了她们去,才得了那两份好姻缘。” 这种宴会,说白了,就是贵夫人们替自己儿女相看的场所。 大家吃吃喝喝,说说笑笑,一些年轻女孩子的性格脾气、为人处事、能干与否,都能通过一些小细节看出来。 而各位做婆婆的为人如何,也会被有女儿的人家仔细打量。要是某人为人刻薄,便是丈夫地位显赫,疼爱女儿的母亲也不愿意结这门亲,让女儿摊上一个恶婆婆。 如果有看中的人家,大家都会让自家的女孩儿有意结交看中的小姐,结成手帕交,互相邀请对方去自家做客。男孩儿们也如此。一来二去地交往一阵子,真正摸清楚对方的脾气、底细,才会将亲事提上台面上来。 京城虽有官媒,但官媒只会在议亲、定亲、成亲时充当沟通桥梁。 可绥平伯府因为败落,上层圈子已经没人主动给她们发请柬了。绥平伯府想把姑娘嫁到显赫人家去,就少了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现在镇南王妃送请柬给赵如熙,说白了就是送她一份好姻缘。到时候有她抬举,赵如熙再表现好些,被贵妇们看在眼里、成为儿媳妇的备选人选的机会大增。 赵如熙搞清楚这些,就直接拒绝:“不,我现在不需要议亲。我还小,才回到祖母和娘亲身边,我要多在家呆几年。等我十七、八岁再考虑这个问题吧。” “胡说八道。”朱氏笑骂道,“十七、八岁都成老姑娘了。那时候再议亲,还能寻到什么好人家?只能去给人做填房。” “呃,不是吧?”赵如熙为大晋的女青年感到忧伤。 姑娘十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