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_第二百二十四章 江湖救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四章 江湖救急 (第3/5页)

本就非常草率,那是在政治压倒一切的年代里,纯粹出于政治原因而确定的一个项目,在此前的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根本就没有做过这样的准备。

    从全国各地调集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用了10年的时间,制造出了两架P15大飞机,一架用于做地面的静力实验,另一架则用于试飞。也就在P15试飞成功之际,浦海飞机制造厂得到了国家计委的通知,宣布后续的投资将全部冻结,浦飞非但没有继续研制第三架样机的资金,甚至连全厂1000多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工资都成了问题。

    这个情况的出现,与整个国家的大方向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P15立项的年代里,国家投资算的是政治账,而非经济账,P15的研制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商业用途,仅仅是希望能够成为一张国家名片,造出一两架来证明中国具有这方面的实力。

    而到1978年之后,国家开始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所有的工作首先要考虑经济效益,而不是虚幻的政治形象。P15的经济性被当作一个重要问题提出来,并成为决定P15生死存亡的关键。国家民航部门在分析了P15的经济指标之后,表示不愿意接受这种飞机用于民用航空,而军方则声称暂时没有足够的资金装备这种级别的大型运输机,更惶论加油机、预警机之类的奢侈品。

    没有了需求,P15的研制就没有意义了。加上国家出于国民经济调整的要求,大力压缩基建项目,连浦江钢铁厂的二期建设都被推迟了,P15这种爹不亲、娘不爱的项目就更不用提了。

    浦海飞机制造厂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做了10年的一个项目就这样终结,更何况P15一旦下马,浦飞的存在意义也就消失了,这家厂子将会被关闭,所有的职工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