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5章 挖坑 (第1/5页)
这里是江南,而非山东。 因此刘宗周决定登台讲学时,特意保守了一些。 如果按照他在山东的学术研究内容来讲,怕是立刻会掀起轩然大波,天下震动。 饶是如此,他的提问还是引发了极大的冲击。 刘宗周问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儒学除了可以帮助做官外,还有什么用处? 远离官场的读书人,普普通通的百姓,学习了儒家之道后,究竟有没有应用到这些学问? 说穿了,刘宗周就是在质疑儒学缺乏实用性。 陈子龙年轻气盛,忍不住跳出来。 “阳明先生曾言,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我辈士人,早已铭记于心,且用之以察。” 这是在反驳刘宗周的论断。 你说儒学缺少实用性,可先辈大儒早已告诫我等,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可惜,陈子龙的道行太浅了,焉能和刘宗周这等融会贯通、天地通达的大宗师相比?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人中作何解?” 刘宗周直接拿出了孔夫子的原话来。 你说当今的士人都在贯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那好,真的把学问用到对处了吗? 连孔夫子都说了,即使将诗词吟诵的再好,去从政也不可能成功。出使四方,也没有相应的能力。如此一来,读诗再多,又有何用? 这就是在说,当今的学问,即使学的再多,但是脱离实际,也是毫无用处的。 有了陈子龙的铺垫,刘宗周深入展开。 “以这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