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3章 大宗师 (第2/5页)
在虚知,要归实践。” 这对刘宗周的思想养成,起到了极大的影响。 刘宗周“早年不喜象山、阳明之学”,认为陆、王心学“皆直信本心以证圣,不喜言克己功夫,则更不用学问思辨之事矣”,容易导致禅学化。 所以他曾说:“王守仁之学良知也,无善无恶,其弊也,必为佛老顽钝而无耻。” 但是到了中年,尤其是天启年间罢官后,他闭门读书,若有所悟,对学问有了新的认知,开始转向陆王心学。 也是在这时,刘宗周确立了自己“慎独”“诚意”的立世之观。 从此出发,他还对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都提出了批评,而且得到了世人的推崇。 “朱子惑于禅而辟禅,故其失也支;陆子入于禅而避禅,故其失也粗;文成似禅而非禅,故不妨用禅,其失也玄。” 虽每日三省吾身,戒骄戒躁,但刘宗周对于自己学问上的精进,还是很欢喜的。 认为儒学至深,莫过于此。以此教化世人,则天下大治不远矣。 可今日孔家的表现,结结实实地给了他一记重锤。 本最应该奉行孔孟之道的圣人后裔,却以贪婪、恶毒的嘴脸残害世人,又用孔圣之道维系家门,屹立不倒,威福自得。 这样的儒学,为何连圣人后裔都教化不了? 他的脑子里乱哄哄的,始终都在回荡着左梦庚那极尽嘲讽的画面。 “这便是你们奉了千年的道吗?” 这是他追寻的道吗? 这是天下士人努力维系的道吗? 既然不是,为何孔圣后裔残民以逞? 既然不是,为何王朝兴替、万民哀嚎? 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