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7 (第2/4页)
难怪朝廷授封他为幽州刺使,渣爹竟然没有开口反对,更没指使朝中势力加以阻挠。八成早知袁真奔赴淮南,打着借刀杀人的主意。 之前在台城,褚太后提及幽州,言辞间说是委屈自己,难保不是明知此事,仍要隐瞒消息,安抚住亲娘,让自己老老实实奔赴幽州,不在中途出现波折。 对晋室而言,袁真属于叛臣,必当诛之。 桓容和袁真对上,假若胜了,朝廷免去一桩心事,无外乎给些嘉奖;若是败了,便能以此为借口从流民中征兵,既能灭掉袁真,又能增强自身实力,还可收回让人眼红的盐渎,可谓一举三得。 指责朝廷隐瞒消息,让他来送死? 古时交通不便,寿春距建康千里,只需推脱路上遇阻,大可成功甩锅。 在这件事上,桓大司马和褚太后采取的手段不同,目的却极其相似。 该说是讽刺? 桓容嘴里更苦。 这件事郗刺使知不知道? 他不敢想。 如果唯一算是牢靠的盟友也是背后推手,他今后该相信谁,又敢相信谁? 他突然理解了南康公主曾说过的话。 世事无奈,有的时候,不是有实力就能万事遂心。想想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一脚踏入圈套、无奈憋屈死的还少吗? 不过是一个幽州刺使,就让自己成为对抗袁真的盾牌,又拉入和秦氏坞堡联络的网中,随时可以成为弃子,当真是要压榨出最后一分利用价值。 如果桓容不是当事人,百分百要对褚太后竖起大拇指。 这样的谋略和手段,当真不是寻常人能玩得转的。 “让秦兄见笑了。”桓容苦笑,莫名的觉得憋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