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10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7 (第3/4页)

文采清华,算得上可圈可点的好文。

    只是比起崔燮那篇,都差了一段用十几年八百字以上议论文和五千字学年论文、一万字毕业论文轮出来的,通贯全篇的流畅气脉,和周详严密的辩证思维。也差了一段能让人看着看着就不觉沉进文章里,将他写的文字当成发诸己心的念头的强烈说服力。

    戴仁撂下那几篇文章,指着崔燮的考卷说:“还是这篇好些。府尊发案后可将卷子贴出去任人比较。”

    王问自己也看好这篇。只是他曾给崔燮改过几篇文章,关系不够清白,又怕有人说他点这么个少年是为了讨好监察御史,一向有些犹豫。既然提学大人也点了他,那他也不必再顾忌,便点了这个案首又如何?

    发榜之后就把五经魁的文章都贴出去,就算有落第学子要闹,他也可以问心无愧了。

    转天府里出了圈案,崔燮果然又是列在案首。迁安县的童生们都与有荣焉,簇拥着他要去庆贺,还有人喊出要中“小三元”的口号,引得别县的考生都有些不服,挤上去看贴出来的卷子,想挑出点儿毛病来去府衙闹一闹。

    结果不容他们闹,也不容他们庆祝,府里就干脆利落地另贴了一张榜出来:提学御史已莅临永平府,三日后要吊考全府童生,凡考前有行为不检、恶意闹学的,一律取消院试资格。

    第68章

    院试临考前, 赵世兄和几个同窗的小学生紧紧拔着崔燮, 要沾他双案首的考运。捧砚和赵家跟来陪考的长随都给他们挤得没地方落脚,只好在外间转悠, 替他们准备考篮。

    院试的规矩比前两试更严。考生只许带一个长耳考篮进场, 搁些笔墨和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