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11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9 (第2/4页)

堂读书。

    洪武年间国子监还有签到到制度,签到七百天的才许升“率性”堂。如今因为做官都以科举为贵,国子生分不到部院的好工作,考勤、积分的要求也不那么严了,坐监的生员大多只是拿这里当个跳板,努力读书准备科举。

    崔燮随着众生到东讲堂考试,默写了几条帖经、墨义、御制大诰,试了一条判语,作了一道四书题,一道本经题,便被分到了第二等的诚心堂。

    ======================

    他体验着大明校园生活时,家里的下人也将徐夫人的东西收拾好,送回了徐家。

    几辆大车迤逦着穿过小半个京城,拉着大床、家具和箱子,送到徐家门外,几条街的人都跑出来看热闹。

    崔家下人往日对着找上门的徐家人都得低声下气地赔笑,如今虽然是来送东西的,可腰板儿都挺起来了,声粗气大,敲得门咣当咣当响,高声喊着:“我们家小三元案首崔相公吩咐,让把徐娘子落在家里的嫁妆都给贵府送回来!”

    徐府因着出了徐氏的事,他们在家门口儿都不大能抬头见人,家里的买卖也快做不下去了,所以才舍着面子去要嫁妆。可叫人这么大张旗鼓地送到门上,又翻起徐氏办的事,徐家的脸就更挂不住了。

    徐老爷待要出门,怕人非议,待不出门,崔家的人又嚷了起来:“这里还有徐娘子的嫁妆单,和她被锦衣卫押送出京时,我们相公给她收拾的银两、首饰单子,请徐老爷拿去核实!”

    邻居和外头听着热闹来的人都议论起了“徐晚娘欺凌继子,崔案首陈情救母”的故事,声音几乎不加压制,隔着院子都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