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2 (第1/4页)
都说民生是第一等的大事,但整个大秦数万官员,近百万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还有无数在野才子,竟无一人写过相关书籍! 这个发现让李定宸很惊讶。 虽然他早就知道,对大部分的学子而言,考取功名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杂学科举又不考,他们当然也不会关注在意。毕竟官民有别,他们或许还会轻视大字不是一个的农人,又怎么会替他们着想?就算偶尔有人感兴趣,也只视之为小道。 所以除了钦天监每年都会往各州县发放的黄历之外,竟是再无能够指导百姓们如何耕种的书籍了。他们的经验,全都来自祖辈口口相传,来自自己生活中所得的经验。 以至于几百年前写出来的农书,如今仍旧合用。这数百年间,竟是毫无进境。 最后李定宸能够找到的资料,还是各地官员送上来的奏折。让下面识字的小太监们简单分类,将农事相关的挑选出来,结果更是令人震惊。 这一日早朝时,李定宸便命小太监们抬上来一口箱子,放在丹陛之下,打开给所有朝臣看。 “口口声声以农为本、民贵君轻、士农工商、民生最重……”他扫视着自己的臣子,“若不是这几日心血来潮,让下面的人整理本朝以来的奏折,朕还不会知道,太-祖皇帝立国至今一百七十年,几十万官员,上的折子能堆满几个大库房,与农事相关的,却只有这么些!诸卿再猜猜,从朕登基到现在的有几本?” “一本都没有!”李定宸拂袖起身,“朕真是好奇得很,大秦四京十三路数百个州县,那么多亲民官究竟是怎么管理治下民生诸事的?” 一番斥责铿锵有力,令人无法反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