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剑道_第175章 秉烛夜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5章 秉烛夜谈 (第2/5页)

明悟。只不过事已至此,后悔无益,唯有尽力而为、消弭因果,才是上上之策。

    斟酌许久,李长源才叹了口气:“夕儿,‘如水剑’之事,为师不但知道其中密辛,早先许多谋划、也是为师与公孙道兄联手而为……”

    说话间,李长源便将当年之事,细细与杨朝夕道来:

    十八年前,蓟州之乱爆发,公孙玄同找到李长源、共商破贼之计。二人利用“如水剑”传闻、穿凿附会出一篇典故,并暗暗联络洛阳城中诈降的道士,将这些传闻吹到了贼首安禄山耳中。时间久了、果然三人成虎,从安禄山到叛军主将,皆对此深信不疑。尔后,二人又伪制出“如水剑碑”,借叛军盗掘邙山古墓之机、将如水剑碑“送”到了安禄山帐下。

    自此之后,“如水剑”风闻仿佛被坐实了一般,种种离奇传说不胫而走。直到安禄山被安庆绪所戮,那伪制的“如水剑碑”不翼而飞,此事便成了谜团。直到蓟州之乱平息,江湖绿林间、才渐渐记起这桩传闻。并在有心之人推波助澜下,愈演愈烈。仿佛山火一般,一旦燃起,便彻底失控。成为连李长源和公孙玄同都追悔莫及的一桩错事。

    杨朝夕听罢,愕然良久。竟没想到,如此引得洛阳几方势力觊觎的“如水剑”,最初只是个子虚乌有的传闻。联想自己下山前、公孙观主的一番嘱托,以及交代给自己的“吉谶”和“如水剑歌”,原来是颇有深意。

    或许公孙观主一早便听闻了洛阳城中诸多事情,猜到了有心之人的图谋。也知道自己一进洛阳城,难免会与这些事发生关联,所以才苦口婆心、谆谆告诫,甚至不惜将“玄同剑”相赠与他。其用心之良苦,如今方才体会到。

    杨朝夕沉吟道:“师父,既然‘如水剑碑’是您与公孙观主所刻,那首‘如水剑歌’便是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