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兴明_第215章 决策北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5章 决策北伐 (第2/4页)

军有影响,对元军同样有影响,若是两相比较,反是我军更吃苦耐劳。

    而且,王保保主力此时正被拖在关中,我们要不趁机北上,等他收拾完李思齐等人,势必成为心腹大患!”

    徐达目光敏锐,思虑长远,这番话深得朱元璋之心,听得老朱连连点头。

    李善长一看这架势,原来吴王是想打啊,便当即不再反对。

    他不反对,其他文臣自然也不会出声,出兵的决策就这么定下了!

    但关于怎么打,大家却发生严重分歧。

    常遇春一马当先,他的观点总是擒贼先擒王,建议大军应该直捣元朝大都,将元顺帝一举推翻,结束元朝的合法统治。

    这个方案若是能成,效果立竿见影,收获巨大,只是风险同样不小。

    朱元璋事先跟刘伯温研究了很久,他审时度势,当即说道:

    “元朝不同于天下诸侯,即便失去南方,仍然具备强大实力。大都又是元顺帝所在,抵抗必然顽强,若我军孤军深入,久战不下,敌军蜂拥勤王,势必危险!”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应该稳扎稳打,首先北上进攻山东,撤其屏蔽;然后回转河南,断其羽翼;再攻克潼关,占据门槛。

    如此一来,天下形势尽入吴军掌握,再进兵元都,元顺帝就孤立无援,可不战而胜。

    等打下元大都,再擂鼓西进,云中、九原以及关陇也可席卷而下。

    这套方案更稳妥,从元军力量最薄弱的山东下手,可以一边打,一边收服失地,壮大吴国实力,却给元顺帝留下更多时间。

    而且等吴军打下山东,王保保也可能抽出手来决战,同样有利有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