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18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4章 (第2/3页)

,同时以高澄为天子使节,巡视河北。

    消息传出,关东各地震动,其中又以河北为最。

    京畿大都督府记室参军张师齐对这一事情经过,如实记载道:

    ‘大都督澄身兼吏部,乃宴宾客。

    ‘席间,澄以渤海王欢受构于关西宇文泰,垂泪自哀。

    ‘侍中高隆之进言:励精国治,何惧诽谤。

    ‘澄乃问:何策可利国?

    ‘隆之痛陈豪族隐匿丁口之害,谏言搜括户籍。

    ‘时,博陵三崔为澄幕僚,闻此策,不循私情,秉公直言,以应隆之。

    ‘侍中李元忠,赵郡李之宗主,忧心国事,以安定四海为志,闻隆之言,自请搜括户籍由赵郡李氏始。

    ‘大都督澄感其忠义,语于左右,曰:父曾言,非元忠,不能成事!’

    后人修撰《齐书》时,引用张师齐的记载,赞曰:赵郡李公、博陵三崔,舍家为国,皆忠贞之士也。

    当然,时人的议论与史书记载稍微有一点点小出入,他们一般把这件事称为‘杯酒释民户’。

    第一百二十二章 灵州变故

    洛阳城最近在流传一个杯酒释民户的传闻。

    把宴席上,高党诸公自愿舍家为国,描述成是被高澄逼迫的结果。

    明明是高隆之临时献策,又非说小高王早有预谋。

    有着严谨史学态度的高澄,当然不能放任这种谣言流传,给后人造成迷惑。

    秉持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高澄发动听望司这一宣传口,在全城颂扬高党诸公的义举,希望能够澄清谣言。

    然而自古阴谋论最得人心,在不采取强制手段的情况下,就连习惯散播谣言的听望司也吃了憋。

    可是真要为了这种事,进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