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_横刀十六国 第38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横刀十六国 第385节 (第1/6页)

    至于桓伊,大有儒将之风,音律兵略,冠绝一时,颇有周公瑾遗风。

    两人在尚武堂这么长时间,也该给他们机会。

    将领是一个帝国的脊梁,最好形成一个梯次体系,名将多了,互相制衡,反而不易生乱。

    如曹魏那般司马懿鹤立鸡群、万马齐喑的格局才最危险。

    “慕容令、桓伊何在?”李跃询问道。

    刘应道:“二人皆为皂衣郎,一人巡视中原,一人巡视青徐。”

    慕容令是质子,桓伊北上的目的也不太单纯,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他们背后各有校事盯梢。

    而放他们出去巡视,也是尚书台同意的。

    让他们见见梁国治理的如何,能收一收他们的心。

    “再增一路西军,诸葛侃、慕容令、桓伊为将。”

    “唯!”

    诏令拟好,送达尚书台,常炜又苦着一张脸来劝谏。

    三万骑兵北上,虽是轮流出兵,但规模也不小。

    出兵漠南要得到尚书台的配合,然后才可以送达兵部安排出兵计划,户部准备粮草。

    “令君,此乃一本万利之事,只用兵漠南,不会动摇国本。”

    如果是别人,李跃眼珠子一瞪,也就退让了,但面对常炜,只能客客气气。

    他有他的立场和难处。

    好在他不是一个执拗之人,而且是柔然诸部先动的手,如果不施以惩戒,幽州的屯垦也就玩不下去,阴山牧场更弄不下去。

    江淮丰收的粮草通过运河陆陆续续送达邺城,维持三万骑兵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