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横刀十六国 第355节 (第1/6页)
所以诸葛亮、慕容恪才会显得特别亮眼一样。 任何事都要防患于未然,丞相设置容易,想要裁撤,就没那么容易,李跃觉得采取群相制度更符合历史规律。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又分散了相权,避免权臣出现。 以后但凡加了平尚书事,基本都是宰相,可参决国家大事。 变化较大的是武将。 汉魏以来,以大司马、大将军、大都督、骠骑、车骑、卫将军为尊,十六国武夫横行的时代,万把人就敢自称天子的大有人在,兵权同样不能集中。 曹魏的四征将军、都督,比唐朝节度使的权力还恐怖。 李跃不敢这么玩。 分前后左右四将军,其下左右卫将军,左右领军将军,左右抚军将军,左右镇军将军,左右骁骑将军。 魏山前将军,董闰左将军,贾坚右将军,徐成后将军。 以高云为左卫将军,梁啸为右卫将军,张蚝为左领军,曹堪为右领军,吕光为左镇军,鹿勃早为右镇军,秦彪为左骁骑,糜进为右骁骑。 其他刘牢之、诸葛侃、李屹、赵贺、窦封等人录前后功,皆封将军。 战时,由李跃指认一人为都督,战后收回兵权。 左右将军以后根据战功可以再增加。 日后统一天下,会设置左右大将军。 咽喉要冲之地设督,如壶关督、上谷督、三藏督、合肥督、乐安督等,且屯且守。 以梁国的国力,没精力铺张浪费,祭拜天地之后,又祭拜了李家的宗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