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_第四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挑战计算材料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挑战计算材料学? (第6/7页)

细化补充,最后由青柠智能编程化为具体的代码。

    如果一切顺利,到九月初时推出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全新型EDA测试版应该不是问题。

    事实上这样的进展传出去足以惊世骇俗了。

    要知道EDA软件之复杂,较之cao作系统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颗高端CPU,动辄就是涉及几百亿个晶体管,想要将这些晶体管按高效合理的方式组成微电路还要进行布线和测试验证,工程量而这一切,都需要EDA来处理,将工程师的逻辑设计思维转化为具体硬件工艺和具体的电路图,所以EDA才会被称为“其存在意义不下于光刻机”,“谁掌握了EDA,谁就有了芯片领域的主导权”。

    EDA的开发难度之高也是出了名的,哪怕是世界顶级的EDA软件巨头新思科技,开发一个新版本的EDA,也得花了三五年时间,这还是有在数千名资深工程师共同努力的前提下。

    现在以“Q先生”为首的EDA项目组能取得如此神速的进展,一方面有了花瓣的半成品EDA作为基础,接口规范什么的改改就能拿来用,能省却大量的时间。

    另一方面是因为秦克有系统任务提供的全新型EDA设计思路与算法库核心思路,能直接指引着最正确的方向,避免走弯路,而且团队几乎全是参与过花瓣EDA的开发,经验丰富,能迅速细化完善秦克设计的主框架和设计思路。

    何况现在有了“青柠智能编程”,所有的代码编写工作都能由人工智能自动完成,团队只需要进行代码的二次检查和优化就行了,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减少了DEBUG的时间,而后者,往往是最耗时间精力的环节……

    此时秦克进入虚拟科研实验中心,进行的就是“工程库”的高级算法编写,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