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民贵君轻,宗族楷模 (第4/7页)
「冀州情况,你最熟悉,冀州刺史之位,交由谁人来做最好?」 「我有两个人选,供主公选择,其一,清河郡太守傅燮,其二,魏郡太守厉温,傅燮与民为善,擅施仁政,而厉温严苛律己,擅施公政,主公可从其中选择一人。」荀彧建议。 刘擎想了想,公平固然重要,但往后的岁月,可能天灾不断,百姓未必会好过。 「文若首推傅燮,那便傅燮吧!」刘擎道。 荀彧眉头一挑,主公明明是自己定的,为什么要说是我首推的? 刘擎选择傅燮还有另外一个理由,那便是他的功勋和名望,都比厉温要高出一些。 只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才知道太平的可贵,知道百姓的不易,这一点,傅燮有着独特的优势。 刘擎接着道:「此次去雒阳,本王想了想,三公之位,虽有权势,却偏单一,而尚书台,品级太低,不如文若便以丞相开府,统领尚书台各部吧,八部雏形,亦会在此次变革之中加入。」 荀彧明白,所谓丞相,其实只是过渡的,因为刘擎最初设想的那一套官制中,并没有丞相。 「一切,依主公安排来。」荀彧回道。 命令一经颁布,傅燮次日便赶回邺城接受刺史任命,而厉温,兼任冀州治中从事,负责协助傅燮执掌。 随后,一支庞大的乔迁队伍,离开邺城,徐徐向雒阳行进。 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艰辛旅途,队伍终于赶到了雒阳城外。 雒阳东阳门外,旌旗避空,迎接刘擎的队伍,已经绵延数里,雒阳百姓听闻渤海王搬迁入雒阳,皆十分情愿的前去迎接。 而城门外,便是皇帝龙辇,刘协端坐其中,看似闭目养神,实则心神不宁,平日深居宫中,他不知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