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_0458 论交于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458 论交于途 (第4/6页)

好的来往和互动。

    如此一个家世,这李充居然到现在还未有显名,也算是一桩异事。

    不过通过今天的接触,沈哲子倒是能看出来些许端倪。这李充虽然出身清贵人家,但却不乏刑名之学的作风,能够就事论事,而且还敏于机变,这本身就与时下崇尚简约玄虚的名士做派相悖。

    法家本是务实之学,累世都有传承,到了后世民智开启,更是备受推崇衍生出许多新的理论。但是在时下而言,因为那种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理念近似刻板,少了人情,不能大行于世,所以“学承申、商”在时下而言,是一个贬义的评价。

    而且在实际的交际环境中,这种秉承刑名的做法也不利于同人交流。像是庾亮那种cao持刑名之人,便不如网漏吞舟的王导那么好人缘。

    卫崇帮了李充,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心理满足,乃至于隐有忿怨,可见这个李充也是没有什么好人缘的。

    不过沈哲子并不因此就觉得李充是一个拘泥不化之人,像是他先前洞见到就算诉讼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选择私自解决恩怨。可见其人不笨,能决断,有变通之能。

    有了这样一个认识,沈哲子再联想刚才李充在房中的态度,便有了更多的想法。

    当时的形势,卫崇在席,已经明确表示事情已经结束了,那么李充还有必要表示愿意伏法吗?他又不是一个笨蛋,当然闭口不言才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就算他秉承刑名之学,可刑名之学就是注重实际之用,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有利的做法。

    可是李充却没有住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